近日,大多数人还在上班途中。记者走进付国江工作的民康医院,看到四五个患者在等待他的召唤。付国江正在给一名患者做拔罐治疗,只见他拿着酒精棉球,熟练地用打火机点燃,然后在大小不一的火罐堆里摸起一个火罐,在燃烧的酒精棉球上撩一撩,立即将火罐扣在患者的背上。稍后问道:“这个力度行吗?不舒服请告诉我。”整个操作过程非常娴熟,让人完全忽略了他是一个盲人。
屡“败”屡“战”
付国江一出生,就视力不好,双眼只能看到微弱的光。家中有5个孩子,他是唯一的男孩,虽然有两个姐姐,但在农村,男孩子最终是要出去赚钱的。当时,他别无选择,上到初中,就开始出门“闯荡”了。他当过榨油工人、食堂大师傅、装卸工,还摆过地摊,几乎把能想到的工种干了个遍。有时候,老板嫌他干活太慢,工作效率不高;有时候因为工作对视力要求较高,让他力不从心。那几年,付国江尝尽了人间苦头,遭受了一个又一个挫折,但他从没有放弃。
也许付国江比较幸运,一路走来遇到的都是好人,办什么事总有人会帮他一把,但他的妻子知道,付国江能过上今天的生活,与他开朗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分不开。从小,付国江就是个乐天派,这让他结交了不少朋友。终于,付国江抓住了一个机会。1996年,付国江在昌吉市残联办理残疾证时,工作人员建议他去学习盲人按摩术。就是这个建议,开启了付国江职业生涯的一扇大门。
精益求精
付国江那时20岁,第一次听说盲人按摩能治病的事,很好奇。随着了解的深入,他对这个行业越来越感兴趣。于是,他在打工之余找师傅讨教,并买书学习,随后参加了1996年的成人高考,考取了新疆医科大学。经过3年的学习,他掌握了按摩的要领,走上了按摩师的岗位。谈起这段经历,他轻描淡写,但成功的背后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遇到过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事。
“现在,我把手往患者身上一放,就知道是人的哪个部位。”付国江给记者说着自己现在的“本事”,感到很自豪。乐观的付国江愿意聊现在的事儿,聊现在的事儿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找穴位不是件容易的事,明眼人拿着图对着看就行了,盲人却只能用手摸着找穴位。付国江告诉记者,开始时,他用测量的方法找穴位,三指四指并在一起就是三寸,找穴位很准确,但是很慢很麻烦。施针灸要准确找到穴位就更难了,付国江通常是拿一块肥皂练习扎穴位。付国江有时在自己身上练。他解释说:“扎自己的穴位才能体会到病人的感受,穴位扎得对不对,扎得深浅,自己都能感受到。”
新医大毕业后,付国江来到昌吉市民康医院,跟着医生“打下手”,后来独当一面,被大家所认可。在近20年的从医路上,他走得虽慢但很踏实。如今,付国江在医院里已是小有名气,找他按摩的病人每天都排队等候,他从早忙到晚,有时觉得身体吃不消,但心里总是挂念着病人,很少休息。
回报社会
现在,付国江的女儿16岁了,妻子在州图书馆工作。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拥有一个健康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孩子更值得骄傲的呢。
付国江现在很知足,也很感谢这个社会。他常常说,如果不是当初残联工作人员给他指一条明路,也许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他常常想,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他说:“我没有什么大本事,更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我能做的就是带徒弟,多培养一些按摩能手,为更多患者服务。”
说到带徒弟,付国江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技术是硬件,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医德。他告诉记者,他理解的医德就是无时无刻地为患者考虑,日复一日地练习自己的本领。现今,他的徒弟遍布全国,还有个徒弟在哈萨克斯坦开了盲人按摩店。徒弟们经常回来看望他,让他很开心。他告诉记者,现在让他最高兴的有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回到家和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第二件事是病人告诉自己,治疗有效果了;第三件事是徒弟记得自己,偶尔跟自己聊两句。
付国江的世界里没有光,但他却看到了五彩斑斓的人间社会,并用心感受着这个社会,用爱回报着社会。
(昌吉州残联赵艳霞、明慧天 供稿)
付国江在为病人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