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苏吉发,妻子名叫余淑芸,他俩的创业故事,木垒人都知道。
几十年前,他们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如今,他们共同在木垒县建起了集餐饮、商店、修理、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部,固定资产达200万元,安排贫困就业人员13名,其中残疾人6名,先后为四川地震灾区、捐资助学、助残救困捐款6000余元。
也许你会说,多美满的一家人,他们一定又勤劳、又聪明,那么你只说对了一半。 苏吉发,先天性二级肢体残疾,余淑芸,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双腿二级残疾。他们没有过人的天赋,也没有殷实的家境,更没有异于常人的绝技。他们就和万千普通人一样,凭着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带着敬佩的心情,4月27日,记者来到了苏吉发的家中。初次见到苏吉发,他略带腼腆地笑着。苏吉发将记者让进家里说:“媳妇有事去昌吉了,这几天我自己打理店里的生意。”只见他房前屋后、条理分明的忙着,却不见慌乱。来找他聊天的邻居修车师傅说:“苏吉发这个人,做事情讲究,干什么像什么。一般店里的事,他不喜欢麻烦别人,都是自己亲力亲为,这也是为啥他把事情做成了。”
是啊,喜欢亲力亲为的人,都对自己的要求高,苏吉发从小就是个要强的人。当初,苏吉发由于家境贫寒,考虑到自己拖着残疾的身子,给家里帮不上什么忙,倔强的他决定离开照壁山乡周家塘村,来到县城打工。什么都不会的苏吉发,最初起步的时候很艰难。
不言放弃,赢得认可
1988年,刚刚读完初中的苏吉发和余淑芸来到县城,适逢木垒县办残疾人福利厂,便报名进厂当上了一名工人,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他们服从分配,工作积极,热情高涨,谁知活没有少干,苦没有少吃,收入却只能勉强度日。终于熬到1992年,厂子因资不抵债亏损严重倒闭了。这使得日子本就清贫的二人像断了线的风筝,他俩该何去何从,一时间都没有了头绪。
在一筹莫展之机,亲戚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资助他们买了一个小冰柜,两人又信心满满的做起了卖冰棍的生意。虽说是小本生意却没赔本,赚了点钱,这使他们夫妇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这时,苏吉发做出了让亲戚朋友瞠目结舌的决定,他让妻子去外地学习孵化小鸡的技术。当时亲戚朋友都不赞成。他们夫妇却坚定地说:“相信我们吧,我们一定能行的,以后的日子也肯定是越过越好。”在妻子学习期间,苏吉发一边继续卖冰棍,一边整理孵化小鸡的场所。
半年后他们用卖冰棍赚来的钱购买鸡卵,开始孵化小鸡。由于他们孵化的小鸡品种好,价格也便宜,加上他们讲信用,小鸡出窝前就打防疫针喂防疫药,小鸡成活率高,一下打开了销路。就这样经营了两年,购买小鸡的人越来越多,孵化跟不上销售,他们就从外地赶紧又进了一批小鸡。可是没想到这批小鸡竟然没有打防疫针,没过几天就遭鸡瘟了。
这批小鸡不但没赚钱而且还让他们赔了个倾家荡产。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就像晴天霹雳,压的这对夫妇喘不过气来。在苏吉发以为他离苦日子越来越远的时候,这变故让他苦不堪言。可是苏吉发很快就调整了过来,他觉得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痛苦和怨天尤人上,不如码起袖子,重头再来!他们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十几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刻骨铭心,他们从中也悟出一个道理,要生存,先把泪擦干,一个残疾人要想活得有价值,活得心情舒畅,活得扬眉吐气,一不靠天,二不靠地,三不靠他人,靠的是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精神,只要有一种精神,每个残疾兄弟姐妹都会成为生活的强者,实现人生的价值。
所以,遭受打击的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根据自身条件,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嫌苦累,不嫌利薄,讲究信誉。这次他们没有太多积蓄了,就从给人刷墙做起。起初,苏吉发犹豫过,他怕他俩这样走路都走不好的人,雇主会不愿意找他们,所以他们刚开始都是先干活,不谈价格,等活做完了,让雇主看着给钱。就这样,凭着精细的做工,低廉的价格,苏吉发两口子往往前一家还没干完,后一家就找上了门。他们搞油漆活,刷的次数多,不图省事,装裱风景画、安装大衣镜,讲究质量,做工精湛,深得雇主们的称赞。几年下来,他们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结识了不少客户,也积攒了一些资金,为红火小日子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力顶压力,扩大产业
苏吉发夫妇为人诚实,讲究信誉,会管理,善经营,这在邻里乡间都是公认的,就是他们的好口碑,让他们的事迹流传甚广。一天,一位酒老板听了苏吉发夫妻的故事后,相中了苏吉发的诚实守信又踏实肯吃苦的精神,就找他来代理销售白酒,苏吉发可高兴坏了。以前都是他苦苦寻求就业机会,还常常被拒绝,这下,机会送上门来,苏吉发自然不会
轻易错过,也就是这个白酒的销售,给他带来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苏吉发、余淑芸两口子利用亲戚朋友的关系和平时积攒下来的好口碑,通过批发、零售的渠道,使销售额大幅提高,在给厂家带来高额利润的同时,自己也收入颇丰。与此同时,很有商业头脑的苏吉发发现装修、建材都比较赚钱,于是他们利用朋友多、门路广、信息灵的优势,包揽了一些装修工程,也获得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
有了钱,苏吉发夫妇并没有满足,他们有了更高的目标。善于发现的苏吉发抓住了木巴公路开通的有利时机。由于木巴公路来来往往的长途大车很多,司机跑累了,在木垒没地方休息、吃饭,苏吉发就开始在心里默默盘算了。很快,在木垒县城西北侧,省道S303线旁有一块荒地,被苏吉发夫妇看中。他们通过相关部门办理了手续,划拨2800平方米,修建综合服务楼。
由于占地面积大,工程投资多,加之他们选了不起眼的荒地,许多人都不看好他们的宏伟计划。不仅是陌生人,连玩了多年的老友,都忍不住隐晦地问苏吉发:这样干,能行吗?苏吉发只笑不说话,他也不敢说,因为什么事都有风险,他也怕,但是他告诉自己,认准的事,就放开去做。商机稍纵即逝。于是夫妻俩自筹一部分,又以固定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一部分,结果还是凑不齐。苏吉发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终于凑足了建楼资金。综合楼2006年动工、2007年完工,2年,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一座2层楼矗立起来了。
“苏吉发的楼盖起来了”“没人咋办”大家看着盖好的楼,议论纷纷,苏吉发的压力也大极了,楼盖好了,他的想法到底能不能成功,马上就能见分晓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苏吉发夫妇有了自己的发展基地,干劲更足了。他将餐饮、修理、住宿、商店集于一体,雇佣下岗工人13人。在雇佣工人时,苏吉发深知残疾人的苦衷和就业的艰难,往事一幕幕还在眼前,所以他特别照顾残疾人。只要是能用残疾人的工种,他就雇佣残疾人。苏吉发告诉记者:“我们残疾兄弟姐妹,最缺的,是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精神。所以我想尽我所能,能帮一个人是一个人,能帮他们一次是一次。”他告诉记者,平时,他还会常常鼓励店里的残疾人,要树立起对生活得信心,对未来,要充满希望。他希望这些残疾兄弟姐妹,能够做精神上的巨人,能越走越远、越飞越高。经过3年多的苦心经营,苏吉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采访结束时,苏吉发表示他将继续把他的服务楼办的更好,让更
多的下岗职工和残疾人能得到就业,带领他们走出一条自强不息的创业新路,为创建和谐社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付出终有回报。苏吉发回想起自己的创业之难、寒暑奔波,总是爽朗一笑说“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只要有志向,一样能闯出一片天地来。”你从他的笑容,看不出一点点对生活的不满,对自己身体残疾的抱怨。相反,你从他的表情中,看到更多的是希望,是力量。的确,苏吉发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与命运抗争,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大不了重头再来。听过苏吉发夫妇创业故事的人,应该都会有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希望他们的事业就像他们服务部的名字“雄鹰”一样展翅飞翔,大展宏图。
(昌吉州残联明慧天 赵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