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残
位置: 首页  >  动态宣传  >  爱心助残  >  正文

幸福花开------ 记昌吉州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樊秀琴

发布时间:2016-11-03 来源: 点击数:

在帮助残疾人这条道路上,有一群人,不求回报,风雨兼程,他们把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当作资质的事业去做,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教授残疾孩子知识,关注一个个残疾热孩子的成长,他们就是特殊教育岗位的教师们。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特教的楷模——樊秀琴的故事。她25年呕心沥血,无怨无悔,用自己诠释特殊教育事业,注解教育的全部。

无悔的选择

1986年,樊秀琴考入南京特殊教育示范学校聋童教育专业。当时,特殊教育尚属冷门,人们对从事这个职业教师多有不解,并存在歧视心理。之所以选择特殊教育,源于她自小就有一颗善良的心,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年幼时,她的邻居家有一个耳聋的孩子,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并成为好伙伴。那时,樊秀琴就有了长大为残疾人服务的想法。在填报志愿时,樊秀琴便毅然决然选择了特殊教育。1990年,经过4年系统的特教培训的樊秀琴被分配至刚刚成立的昌吉州聋哑学校。从踏入校门那一刻开始,她便与特殊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1年,学校迎来了第一批聋生。科班出身的她,首当其冲成为了第一任班主任。为了带好学生,为了不辜负校领导和家长的期望,她整日与聋生泡在一起。清晨,她与学生一起做游戏;晚自习,她辅导学生作业,给学生讲故事;就寝时,她督促学生清理个人卫生;深夜,她又轻轻地为学生掖好被角……频繁的接触,真诚的相待,不仅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还让她掌握了聋童心理。她很快成为学生们尊敬的老师、信赖的朋友。如今樊秀琴教出的第一届毕业生已走向工作岗位十余年,其中杨雪梅成为哈密特教学校的教师,马丽丽、郭刚、马少华等学生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丰厚。他们个个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天天,一年年,樊秀琴在辛劳中度过,与许多学生结下了不解的之缘。许多学生虽已毕业,但当工作中遇到困难,或是思想上有了解不开的疙瘩,或是处了对象,或是结婚生子……不管是悲是喜,他们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樊老师。桃李的芬芳,让樊秀琴牵挂一生一世。谈起她的学生时,樊秀琴总会幸福地说“我的学生虽是聋人,但他们给了我许多感动。几十年来,我与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我感激他们给予我的一切,让我的生命更加充实而厚重!”带着这份感情,樊秀琴在特教岗位上无怨无悔地工作着,而且一干就是25年。

慈爱的妈妈

爱是教师的天性,樊秀琴像妈妈一样关心着孩子们。马静,一个长着一双大眼睛的7岁小女孩,带着一种看了就让人揪心的眼神躲在一年级教室的角落里。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她害怕极了,眼中充满了恐惧泪水,透着孤独与无助。看到她,樊秀琴的心碎了,用慈母般的手抚摸着小马静的头,向她微笑着,给她洗脏兮兮的小手,教她写字,教她洗碗,教她整理衣物……。樊秀琴用甜美的微笑告诉小马静:孩子,不要怕,这世界真的很美。小马静在老师的脸上看到了萌纯之美,脸上也挂起了笑容,变得活波开朗起来。她学习刻苦,关心集体……相成为校级三好学生、州级三好学生、区级三好学生。就这样,马静在老师的关爱中成长,初三毕业的时,校长和老师把她送到了福建泉州聋人学校,她带着母校铸就的性格,经过三年的学习,考入了北京联合大学。她是从昌吉走出去的第一位聋人大学生。看到她,樊老师由衷的笑了。

25年来,樊秀琴当过班主任,做过生活老师,担任过教务主任,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她的爱心。在她的眼里没有“差下生”,聋且智钝学生燕燕,稍一疏忽就会把屎拉在裤子里,每当教室里充满一股让人窒息的臭味时,学生们都会表情怪异的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这时候,樊秀琴总是平静的走过去,带着燕燕到卫生间洗洗,帮她换上干净的裤子。久而久之,当教室里再有奇丑无比的怪味时,女生们会自觉走向燕燕,学着樊老师的样子帮她擦洗,换裤子……还有走路不便的聋生王晶,在班里一读就是九年,樊秀琴从没有冷落她,总是给予宽容和爱,这让王晶感到了温暖。在这样一个充满温情的集体中,樊秀琴培养出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杨蓓,大学学生马静,特变优秀员工罗树鹏等。樊秀琴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颗慈母心注解着有教无类的深刻内涵,用无声的爱滋润着每一位学生,感动着每一位家长……

称职的园丁

工作的25年,樊秀琴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在了特教事业上。从迈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她一直坚守在语文教学第一线,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为了让聋生开口说话,她无数次地让学生摸着自己的鼻子、喉咙发声;为了提高聋生写作能力,她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长年写日记,而且每篇必改。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写写画画中,聋生们爱上了写作,学会了表达。在学生们毕业的时候,樊秀琴送给孩子们一件礼物——那是她用九年心血汇编的学生日记《星星·月亮》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学生们深情的写道“同学们,你们以为日记是什么?在我心里,日记是母校的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每天在日记中,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在老师批语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每天都在与我一起聊天。”一支笔、一张纸,架起了樊秀琴与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受到了难以忘怀的爱。现今,一些学生毕业了,仍带着《星星·月亮》文集,在新的岗位上追寻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

樊秀琴就这样,靠着坚守与执着,为社会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身残志坚的好少年。

贴心的朋友

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樊秀琴在念念不忘的是身边的同事们。于静是一名聋人教师,有极强的沟通能力和虚心好学的精神,樊秀琴就像带学生一样,教她上研讨课,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于静进步很快,在教学上成为一名能手。2007年,年轻教师叶静承担了昌吉州作文教学大赛的任务,当时叶静老师孩子还小,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为了上好参赛课,樊秀琴带领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集体备课、听课、磨课,牺牲了近两个月的休息日。功夫不负有心人,参赛课获得了州级大赛二等奖。在樊秀琴的帮助下,叶静老师不仅在语文教学中成长很快,而且成为了昌吉州优秀班主任。

近年来,有不少年轻教师走上特教岗位,为了帮助他们及早胜任教学工作,樊秀琴经常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指导他们备课、听课、上研讨课。在她的带领下,年轻教师叶静、李岩等迅速成长,逐步成为了学校教学骨干。2006年,语文教研组张梅讲授的《精彩的马戏》一课获昌吉州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2008年12月,自治区小语会专家亲临特殊教育学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负责课题研究的教师李岩讲授《登山》一课,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2009年,李岩上的教学研讨课再次荣获州级二等奖。同年,樊秀琴所在语文教研组被评为昌吉州优秀教研组。2016年10月,自治区樊秀琴特殊教育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在昌吉州特殊教育学校成立。樊秀琴表示,将继续带着一批批最美的教师走出学校,走出昌吉,走出新疆……

强者的追求

奉献了无悔,回报了欣慰。作为一名州级优秀共产党员,樊秀琴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特殊教育的诚心、爱心与执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她多方整合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多媒体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向同行学习,向普校教师取经,拜小语专家为师。作为昌吉州学科带头人,学校教务主任,她积极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是制作教学课件、还是公开课、示范课,她都走在老师们的前面,为大家做出表率。2003年至今,她先后参与或主持了4项国家、区、州课题实验项目,2008年,她所负责的课题获得国家教育部课题实验评委的认可,所执教的《落花生》一课在自治区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她本人也被评为全国课题实验先进个人。2007年以来,其撰写的论文有23篇获国家、区、州奖项,11篇在教学教研相关杂志上发表。25年来,樊秀琴一路走来,先后被评为昌吉州拔尖人才、昌吉州“三育人”先进个人,昌吉州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昌吉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州级学科带头人,州级优秀党员、昌吉州三八红旗手。

时光在生命中划过,转眼间二十五个春秋。岁月荡涤着樊秀琴的心田,竟没有抹去她心中对向日葵的向往。她依旧渴望葵花朵朵,向阳开遍。

(昌吉州残联 赵艳霞 明慧天)

图为樊秀琴给学生上课

图为樊秀琴工作室教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