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

住村这一年

发布时间:2016-03-04 来源: 点击数: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感悟 汤冬梅

2015年3月1日一生中永远难忘的、值得记住的一天,这天,我和爱人背起行李,告别家中老小,各自奔赴“访惠聚”工作村。他去了柯坪县下喀什力村,而我来到了遥远的叶尔羌河畔,住进沙漠边缘—-莎车县恰热克镇萨依兰干村。转眼间一年的住村工作结束了,回想起近三百个日日夜夜,从当初的不安、激动、兴奋到后来的平静、镇定、留恋,不由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一年里我带着真情走进寻常百姓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是那么的忙碌而充实。真正觉得床板硬了,跟百姓的距离近了;汗水多了,跟群众的心贴得更紧了。住村,真的让我学会很多,感触很多,收获很多!

感触一:做好农村儿童工作很重要

我所在的萨依兰干村共计322户,总人口1495人,其中学前儿童207人,这些孩子平时被父母带到田间,大人干活,孩子就在地头玩耍,整天一身泥一身土。在村里经常看到幼小的孩子独自在马路上、水渠边没有大人陪伴。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孩子们有可学可乐的地方。通过工作组的积极争取,自治区妇联的“儿童快乐家园”项目落地萨依兰干村,从此,大人干活、开会、寒暑假时孩子就可以托管在儿童乐园,在志愿者老师的辅导下,看动画片、下棋、拼图、跳绳,孩子们在这里畅游书海、运动玩乐。刚开始,大多数孩子都不会跳绳,在我和老师的演练下,现在全都学会了,而且还能多人一起跳大绳呢。孩子有了去处,大人也就放心了。在这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做好农村工作必须“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一定要做到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只要用真情、真心、真爱,只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与老百姓成为朋友,就一定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感触二:改变思想观念,引导村民过上文明新生活

住村不久,针对村容村貌脏、乱、差的情况,总领队肖文英亲自带着我们,拿上铁锨扫把清理了村委会周围,进村道路、水渠、各家门前的塑料袋、废砖头、牛羊粪、石头等垃圾。在我们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乱扔垃圾的陋习改变了,村里的环境卫生变得清洁整齐。柏油马路没有了砂石、牛羊粪。路灯亮起来,农民墙画栩栩如生,村委会的笑声多了,人气旺了。年轻人打篮球,中老年人喜欢在傍晚时来院里溜达,小巴郎排着队打兵乓球,姑娘们跳起了欢快的“小苹果”。群众开始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衣服亮丽了,家庭整洁了,婚礼上响起了欢快的麦西来普。通过努力,我们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和信任,走在村里的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个村民都会伸出手,主动和我们打招呼问好,甚至邀请我们到家中做客,经常有村民把自己家种的的新鲜玉米、瓜果蔬菜送到工作组住地。我们和当地的老乡距离近了,心贴得更紧了。

感触三:贫困村民的生活真让人心酸。

我在走访中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家徒四壁,有的农户家甚至没有钱拉一圈院墙,整个家当除了土炕什么都没有。对于种什么、怎么种,一家人没有一个合理的想法,明天该干什么都不知道。生产物资没有着落,贷款没有信用,甚至于打工都没有门路。看到他们的生活状态,让我心酸,不管是在村里还是回乌鲁木齐休假,我都牵挂着他们。和朋友亲人谈论的也是如何为这里的村民多做些好事、事实,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收获一:政治上得到了历练。我是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没有在农村生活工作的经历。住村前,对自治区党委作出的开展“访惠聚”活动的战略部署,在思想认识上是比较到位的,对新疆“三期叠加”的严峻复杂形势还认识不够清醒,对南疆最基层的认识也是很朦胧。等我来到偏远的南疆农村,身处反恐维稳第一线,并参与了揭盖子、挖幕后工作之后,我真实体会到反暴力、反恐怖、反分裂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深切感受到自治区党委作出开展“访惠聚”活动的必要性,通过近一年的住村生活,切实强化了我的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大局意识。

二、能力上得到锻炼。住村工作组处在维稳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作为一名提任后住村的干部,我最切身的感受,基层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挑战性很强,而这些问题和矛盾均涉及到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涉及到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些重大部署。如何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和自治区党委、喀什地委的部署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实践,这对住村干部是最大考验。形势和任务逼着大家学理论、学政策、学法规、学文件、学双语(在南疆工作学双语非常重要),组长还把重要内容编制成《应知应会手册》,供全组人员学习掌握;通过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与实际工作结合进行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增强了。我切身体会到了“访惠聚”活动确实是锻炼个人能力的大熔炉、大课堂、大学校,农村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

三、生活上得到磨炼。我们住萨依兰干村工作组由7名汉族、两名维吾尔族同志组成(领队和驾驶员也住在我们村里),9名同志平均年龄45岁以上。虽然在一个系统,但大家来自不同的单位,生活习惯各异、性格脾气不同,大家一起生活,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互助。平时来探望工作组的领导,同志,朋友,都会在村里吃饭,所以我组还承担了大量的接待任务,大家在忙绿的工作之余还要负责接待,每一次接待全组9位同志密切配合,任劳任怨,热情大气表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大家的倾力付出获得了所有来过我村的领导、同志们的高度评价,体现了我们住村工作组的“精、气、神”。

在我们工作组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对于每个工作组成员做的饭菜,不论好坏,只表扬肯定,不批评指责。大家在一口锅内吃饭、一个缸里喝水,任何人不搞特殊,坚持一视同仁。组员之间偶有拌嘴及分歧,片刻之后即烟消云散。通过一年的集体生活,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亲如一家,让我真正感到“一年住村路、一世住村情”。

四、作风上得到了锤炼。住村期间,我们进村头、上炕头,脚下的高跟鞋不知不觉变成了一双双平底鞋。上炕之前再也不会用纸巾反复擦拭;农户家中的牛羊粪味也不再觉得难闻。住村后,我确实接了地气,多了土气,少了娇气,心灵受到了洗涤和净化,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加深了与群众间的感情。住村一年,我确实体会到了基层的难处、工作的辛苦,深感基层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干好基层工作不易。特别是看到基层干部长年加班加点,有的多年未休过假,有的夫妻分居两地一年难见上两次面,有的生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我觉得跟他们相比,我们这一年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五、心力上更加坚强。住村这一年,工作组有的同志父亲病重不能照顾;有的孩子中考不能关心;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不能陪伴;有两对夫妻同住村不能常常相聚。这一年我们只有“5+2””白+黑”,亲人团聚我们在村里,朋友聚会我们还在村里,不管什么情况,我都能以大局为重,以工作为重。这一年除了规定的四次休假,我从没有多请一天假。今年是“访惠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始终保持着一种不负重托、改变面貌的决心和信念,一种不怕吃苦、积极奉献的精神状态,一种不甘落后、勇争第一的劲头。

现在,每每想起村里小朋友那天真可爱的举动,由刚来时的驻足远观,到如今每次见面时的“你好”问候;还有每次在村子里的小路上散步,老百姓见到后,非要用摩托车带上我们走的时候;或把自己随身带的红枣、巴旦木、杏子、桃子双手捧上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切困难都不算什么,只要百姓笑了,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回首昨日,历历在目。萨依兰干村让我们牵挂,因为这里有我们曾洒下的心血与汗水,有我们与乡亲们朝夕相处的故事,更有我们住村干部一生都难以忘怀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