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聋儿康复中心自1987年成立以来,一直开展听障儿童康复训练工作,2009年起承担国家和自治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贫困聋儿人工耳蜗和助听器项目)的康复训练任务。我科室设有四个教研组为:学前康复教育教研组、个别化教学教研组、言语矫治学科教研组、听力学学科教研组。四个教研组简介如下:
——学前康复教育学科教研组:为促进听障儿童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而实施的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专业康复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听障儿童全面发展的康复模式。学前康复教育学科教研组自2011年9月推行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改革起,教研组根据新教改要求按年龄分班开设汉语和维吾尔语两个教改实验班,师生比例在1:6-8。在环境创设上班级划分不同区域布置区角,并定期投放区角的操作材料来满足听障儿童不同的发展需求。同时,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选用《听障儿童综合活动示范教学指导》为教学指导用书,并根据听障儿童实际和环境资源的变化等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课程内容上增加区角活动,区角活动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机会。教研组根据对新教改的解读每月新增集体课家长开放日,使家长更全面的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也使家园联系更加紧密。教研组将教改中下发的表格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最终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集体教师康复手册教学表格和适合本中心听障儿童的一日生活活动表。孟佳和迪丽努尔两位老师共同完成了幼儿课间操的视频拍摄,内容新增了维吾尔舞蹈课间操受到了各族小朋友的喜爱。
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改革经过2011年的试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进一步总结改革经验,2012年3月新课程改革在听力语言康复科全面推行。环境上教师们除了班级环境布置外还进行了楼道环境卡通装饰的手工制作,墙饰中包括不同情景主题,课外小知识及幼儿作品展示区。同时组织多次教研会推广使用新的集体教师康复手册表格,在推广过程中,与教师们探讨在使用新教材及开展新的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时发现新增的区角活动是教师们教学上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一问题教研组请来了新疆教育学院的专门从事区角活动研究的赵焕明老师来我科室进行研讨讲座。通过教研组教师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十二五”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教学改革任务,调整听障儿童的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确保听障儿童接受愉快、全面有效的学前教育。
主要成绩:教研组长刘静带领组员马文婷、孟佳、迪丽努尔老师四位教师合著论文《浅谈听障儿童全面康复教学模式下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使用》和《幼儿民族健身操对听障儿童听觉、运动能力发展影响的个案分析》被首届中国听力论坛论文集收录。同年,由学前康复教育教研组录制的听障儿童半日活动示范课程在中国聋儿康复中心举办的“2013年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主题教学半日示范课程展示活动”中获得全国三等奖。针对全疆康复机构的教学指导方面,2015年教研组录制听障儿童主题教学示范课制作成《新疆地区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教学示范VCD》,并发放至各地州基层听障儿童康复机构推广使用。
2013年,在首届自治区特殊教育论文比赛中,教研组长刘静老师撰写的论文《关于新疆地区学前听障儿童康复教师专业队伍现状调查》荣获二等奖;刘爱莲老师撰写的《浅谈多媒体视听技术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作用》和李睿老师撰写的《听障儿童语言能力评估与训练的个案研究》的论文荣获三等奖。
2015年,在第二届自治区特殊教育论文比赛中,教研组长刘静老师撰写的论文《新疆地区学前听障儿童康复后随班就读现状调查与研究》荣获一等奖,并发表在《现代特殊教育》期刊中。
2016年,刘静老师撰写的论文《“关怀语”在听障儿童语言学习中的影响分析》和《浅谈听力语言康复教师如何正确使用“关怀语”》分别发表在《现代教育》和《新课程》期刊中。
——个别化教学教研组:新疆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听力语言康复科个别化教学自2009年规范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使用听觉口语法教学,针对佩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的各族听障儿童实施听觉优先、挖掘听觉潜能、注重有效的听能管理、鼓励家长深度参与康复训练等教学策略,开展一对一的个别化诊断教学,促进听障儿童在听能、语言、认知、言语、沟通领域全面发展,为听障儿童顺利融合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1年7月,依据《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改革推广工作》精神和要求,个别化教学开展实施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改革实践,按照《听障儿童听觉口语教学示范教材》以及“听障儿童个别化教学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个别化教学,在每周二、每周四开展“听障儿童家长开放日”教学活动,在个别化教师生动的示范、详细的讲解、手把手的教导下,各民族家长的康复能力显著提升,家长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浓厚,参与教学主动性显著,掌握了科学的康复技巧和方法。个别化教学教改的推行实施,使个别化教学更加规范、科学、专业化,迅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规范化技能、听障儿童个体发展的科学性和家长的深度参与教学的能力。
2012-2013年,多次采用实地督导培训的方式加强了两个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教改试点的个别化教学指导,保障了两个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顺利开展教改。
2014年,对12个基层听障儿童康复机构都进行了在个别化教学的实地督导,加强集中培训,细致解读个别化教学工作流程;示范首堂评估、持续性评估的规范操作等,使各地州各民族的基层康复教师提升了个别化教学的技能,积极在基层听力语言康复机构推广教改工作。
主要成绩:“十二五”以来,个别化教学教研组维吾尔族骨干教师基于维吾尔语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在维吾尔语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教材的基础上,反复探索研究《 听障儿童维吾尔语系康复评估标准与方法》(听障儿童维吾尔语系听觉能力评估和语言能力评估),取得较好成效和前景。2015年,个别化教学教研组录制示范课收录在《新疆地区听障儿童康复教育教学示范VCD》当中,并发放至各地州基层康复机构进行推广使用。
2013年,教研组长张晓玉老师的论文《家长深度参与听障儿童康复教学的能力调查与促进策略》被首届中国听力论坛论文集收录。
2015年,教研组成员孟佳老师的论文《家长日志,提高家长效能的利器》在《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发表;论文《采用游戏方式对小龄听障儿童听能评估发展的个案分析》在第二届自治区特殊教育论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言语矫治学科教研组:言语矫治学科教研组自2012年以来对本中心各民族听障儿童开展言语矫治工作。通过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及现代化言语矫治设备的辅助,对言语障碍进行评估,并与听觉评估相结合,正确诊断言语障碍类型及程度,解决听障儿童在呼吸、发声、构音、共鸣、语音障碍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改善听障儿童不良发音习惯,提高言语流畅性和清晰度。
2012年,在听障儿童家长学校课程中开设言语训练课程,对家长进行言语障碍理论知识与发音实操教学,使家长掌握一定的言语训练方法与技巧。
2013年,在教研组的建议下,我中心构置了启音博士——发声诱导仪、构音测量与训练仪,通过数据分析制定矫治方案,使矫治过程更加科学。
2014年,教研组在本中心推广使用《儿童音位对比式构音功能评估(黄绍鸣-韩知娟词表)》和《构音器官评估表》,为听障儿童言语矫治提供评估依据。
主要成绩:2012年,教研组长毛月健老师在《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浅谈“谈话法”在听障儿童个别化语言训练中的应用》。
2014年,教研组成员刘爱莲老师在《新课程》杂志发表论文:《浅谈多媒体视听技术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听力技术教研组:听力技术教研组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在新疆唯一定点的小儿助听器验配机构,是全疆人工耳蜗调试定点机构,也是成人助听器定点验配机构。教研组发挥着全疆听力技术引领、规范、指导等重要作用,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为全疆各民族不同年龄段的听障患者提供听力康复服务,自2007年以来听力康复工作已覆盖全疆各地州县市,为上千名成人听障人士免费发放、安装助听器,并为基层听障儿童康复机构提供听力技术服务及听力业务人才培养。
主要成绩:教研组全体成员在康复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不断提高听力技术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先后多次外出培训学习,并取得了小龄听障儿童验配师合格证书,国家助听器验配师(四级)证书,国家助听器验配师(三级)证书,以及人工耳蜗调机师等多领域学科证书。2012年听力语言康复科根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要求施行“全国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改革”,听力技术教研组对在训聋儿正式施行主动、细致、规范、全面、专业的听能管理工作至今。目前我单位听力技术力量已成为全疆听力康复工作的引领者。